[舊番點評]Steins;Gate


。本文只討論動畫版。

就著遊戲版的Stein;Gate 0發售、動畫版改編公佈來順便回顧一下這隻在2009年發售、2011年春番改編成動畫,近年來一套相當出色的作品-Stein;Gate。個人遊戲版並沒完全攻略,主要還是以動畫版的角度出發評論本作。簡潔說的話,本作的成功是相當巧合的事。N+這公司當然是有名,但作為主體的5pb.以前並沒什麼傑出成績。反過來說,Stein;Gate前的上一彈-CHAOS;HEAD負評不少。往作品推出之後的外傳作來看,製作團隊也沒能夠再次發揮Stein;Gate的魅力,不禁令人認為,Stein;Gate的成功只是偶然而成。

簡單的帶一帶故事。Stein;Gate(中譯命運石之門)是講述主角岡部倫太郎(中二名鳳凰院凶真)在誤打誤撞的情況下,發明出時間回溯機(因為不能向未來跳,所以只叫回溯),從而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咱之所以沒有提及其他角色,全因為所有主角以外的角色,都只是為了強化、補充主角在事件當中的感受、體會而已,就算是兩位女主角,真由理、Chris也是。


本作的劇本最出色的,同時也是敗筆的地方,就是對岡部倫太郎的描寫。總結整套作品,其實也是為了描寫岡部倫太郎這個角色而已。比如說最明顯,菲利期和琉華兩段故事。二人的故事本身可說是幾乎沒有意義,又或是劇理可言。但是籍由岡部倫太郎的觀察,兩段故事就獲得了岡部倫太郎對「改變過去」這件事的重新認知。
仔細點說,為什麼咱說二人的故事可說是沒什麼意義。比方說硫華的故事,要去分析劇本的核心,該段故事就是為了表現琉華不希望別人因為長相和性別而被別人先入為主認知,而希望了解、被了解人的內心世界。而岡部倫太郎對琉華的行為,也就是如此,不以琉華的外表和性格為判別標準(倒是會拿來當ネタ)。但抽離一點看,這個故事和整套SG有什麼關係?除了變成女性這件事是由D-MAIL誘發之外,就完全無關。而且,以單體故事來看,故事的前因後果,並沒充足的鋪陳,事件的人物數量、品質也不足以表現故事的核心(主要是欠缺了反派),其實抽走岡部倫太郎,琉華的故事是失敗的。
但如果把視點從岡部倫太郎出發,二人的故事核心就可以轉移為「對於過去改變的認知」。二人作為對故事「轉」的開始,十分強調因為對過去改變而產生的重大影響。菲利斯是整條街的變化、硫華是對於一個人連根本性別的改變。藉由這種變化帶出過去改變,也就是蝴蝶效應的不穩定性。因為一些私事而改變過去,而產生災難式的未來,為了修正這樣的未來而花費的努力。從而去表現不能夠忽視失敗的過去,連貫到最後留守β世界線(SG 0的劇情)岡部倫太郎得出的答案。從這個角度出發才能完整這兩篇的故事。
另外得別是萌郁的事件中,對整個故事的支持特別好。這當然也是出於以岡部倫太郎為主視點,要是抽走岡部倫太郎,這故事也只是單純在表現一對依存症的上司下屬而已。咱個人最有記憶的,是岡部倫太郎在搶萌郁手機一段。岡部倫太郎對於萌郁因為真由理而產生的憤怒,到後來同情被利用至死的萌郁,一步一步地把岡部倫太郎這個角色經過真由理被注定的死後的形象塑造出來。
整合全套作品,都是為了岡部倫太郎一個而設計出整個故事、所有人物。當然,根據作品集中於岡部倫太郎一人(無論是什麼事件,最終還是要回到岡部倫太郎身上),就觀感、評價來說是沒有問題,但更根本地說,這類只寫一人的劇本是存在結構性的問題。以前咱也說過,一套作品其實頗忌諱只有一種視點。當只有一種視點時,作品就會出現死角,在表述作品思想時就會出現無法填補的缺陷。比方說本作最核心,表現「過失不能當作沒有,不然表遠不會到達目標」,這種有關時間科學的反思。就表現本身,當然比一大堆以特技為賣點的電影要來得有客觀性,但依然是存在著角色間的共識。沒錯,這是客觀的論點,但理據卻是岡部倫太郎一人的主觀,成為了整套作品少有的致命傷。簡單點說,如果劇本不只有描述岡部倫太郎,而是像劇場版一樣有以其他角色為主視點的劇情,整套作品能夠更加完整。



說一些比較輕鬆的設定吧。本作的設定以時間科學為主題,當然有一定程度的時間科學認識的話,看本作時本作很多名詞會更為熟悉,比方說宇宙弦、反物質、迷你黑洞(當中有幾個理論目前是受到挑戰,但這邊不是科學月刊就不詳說了)。原作遊戲之所以成名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十分少見的正確運用這一些科學理論來創作故事和背景。這點對於一般的觀眾來說可能影響並不大(老實說,很多一般觀眾認為出色的科幻片裡面的科學理論都是亂七八糟),但是對於相當著重劇理邏輯的觀眾來說,這就讓他們難以出口挑剔。
而同一時間本作的劇本以空想科學為核心,卻是以現實科學的理論為根基。當然,這是原作才有的詳細描寫,在動畫中都是抽絲剝繭的只帶出重點。當然說不好的,就是把整套作品的科學味道有所影響,但說實話,看動畫的不一定對科學有一定認識才看得懂,相對地抽走也能夠把門檻降低,適應大眾的口味。老實說,如果要像原作一樣不停地出現專有名詞解釋的話,作為動畫一定相當累贅。在平衡動畫和原作遊戲的劇本量間,動畫作出了很多的簡略化,大幅下降了看懂本作的基礎知識要求。對於不只是面向有專門知識的遊戲玩家(雖然和很多人想像不一樣,但事實上宅的雜學水平多半都正一般人高),連同只有一般知識水平而已的動畫觀眾,本作的劇本描述,把設定修改得更容易接受。當然,這樣會削弱作品本身的「科學設定品質」,但相對地觀眾能更容易地感受作品的「科學設定味道」。對於是為了表現故事的動畫作品來說,這樣已經足夠,始終大家不是為了在動畫中學習科學知識而來。



回來說點本作的其中一個核心-人物。總括而言,就算在動畫中其他角色再有魅力,還是欠缺一個完整的描寫,因為全作始終都是集中在岡部倫太郎一人身上。
首先把岡部倫太郎和助手除去,其他角色的整體而言都是很平面(但還未至於現代爛動畫的那種只有屬性)。比方說上面提到的硫華子和萌郁就是最明顯。他們兩者當然有他們自己的故事,角色也有他所貫徹的特質,但卻沒有再進一步的描寫。琉華子不喜歡自己女性化的外表,又透過岡部倫太郎轉變成想成為女性,整個想法是完整的,從而配合的柔弱個性也沒問題。只是,在這一層之上故事就沒在發展,隨著故事的結束,對於硫華子的描述就完了,而且還是從只能從二手資訊得知的岡部倫太郎視點去看,感染力明顯不夠。當然,作為遊戲作品改篇的通病,就是非主線角色的描寫都會相當不足。不過比如說好幾年前的純白交響曲,如果作品在引用其他角色時長短適當,依然可以做到讓配角只做好他的機能而不會成為佔有劇本一個地位的角色。
這邊可能再提一點關於角色在劇本的位置問題。一般而言,一部作品的角色可以分為主角群、有劇情角色、功能性配角這三類。主角群就是引領整個故事發展的角色,是每套作品必備的角色,比如說本作的岡部倫太郎、no game no life的兄妹,這類角色就是會為劇本帶來變化的人物,劇本的流向就是由他們所影響。但是劇本精不精彩,和這個位置的角色並不存在必然的關連。順帶一提是咱以前說進擊的巨人問題時,也就是艾蓮沒能充公做好這個位置。另一類是有劇情的角色,這類角色在作品中會比較被動,主要是作為與故事核心有重要關連的背景之一,作品的風格、風色,劇本精彩程度與深度都由這類角色帶出,和前者的主角群也可以重疊。這類角色雖然不一定能影響故事的發展,但是這類角色是整套作品中被評價時最關鍵的人物。比如psycho pass的智叔、神擊的巴哈姆特中的聖女貞德,都是這類型。這類角色表現的好壞,就會直接影響作品的水平。而本作的大部份角色都是屬於這個位置。最後一種是功能性的配角,這種角色還可以就功能性成很多類型,但大多只是作為強化整個故事劇本的部件,拔掉當然會影響作品的水平,但是也不會影響作品主旨表現。



而咱所說,本作大部份的角色問題,就是把本來應該是功能性的角色錯誤放到有劇情的角色位置。本作中很多角色,連同鈴音其實本身的角色並沒有充足的故事描述還他們成為有劇情的角色。起碼在動畫版上,很多角色其實只是在配合著岡部倫太郎的行動,並沒有他們自己一個獨立的故事,他們獨立的故事大概只是用口頭說明,又或是早就已經完結。這種已經成形,故事已經結束的角色,是沒有充足的劇力去成為支撐作品風格的劇情角色。結果,這種錯配使到作品的劇本被分散,雖然並沒偏離主線,但是這一些角色卻把故事的核心想法給沖淡,難以作連貫的掌握,同時也因為角色的本質問題,使到故事和故事間的連接產生很多不理想的地方。
撇除其他角色,助手又如何?助手和岡部倫太郎屬於有劇情的角色,作品中助手的故事依然是進行中,角色本質上並沒犯上上面角色的問題。角色當然,也算是描寫成功,但是卻只能站在輔助岡部倫太郎上而言。為什麼這樣說?助手的故事很大程度上,一如作品所說是就岡部倫太郎觀察而產生,反過是沒被觀察的部份,只能由助手自己以對白補完。所以,咱說助手描寫得好的部份,是不包括沒被觀察-直接與助手這個角色本身人物設計的部份。
最後是要提一下作為主角的岡部倫太郎。文章中咱一直在說,整套作品就是為了描述這一位主角而存在,實際上也多得這主角的發揮,整套作品才得以完整。整套作品最核心的思想-不能逃避失敗,只有正視失敗才能握著自己想要的事物。一般而言,所謂的中二病就是被人分類為逃避現實的一種,而岡部倫太郎的設計本身,也是利用了這一點。作品前段,就是一直描繪著岡部倫太郎想逃避各種的失敗。例如說一個是搞笑,但的確貫穿了人物的劇情-自爆作戰(GBACK),在考慮事情前,卻是會優先考慮不用分勝輸的方式,逃避堂堂正正的條件。這種依存心態,也是為何在沒有外力推動下,岡部倫太郎會一直輪迴在無法救出真由理的世界線當中的原因。故事的發展,就是一直強迫岡部倫太郎去接受失敗這件事,其他的角色就是去營造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而推翻D-Mail就是讓岡部倫太郎不去面對失敗,接受失敗的結果才會有未來。這個角色出色在的地方,就是像這樣藉由角色自身去帶出整套仍品的核心。單純看岡部倫太郎一個,故事相對簡潔易明,也有很多時間發揮(前提是要先把其他角色的劇情內容無視掉)。

總結全作,當然,遊戲原作的品質是被動畫優秀,但單單就動畫本身來說,也是有其值得一看的價值。然而,本作不如原作遊戲能在高標準的評價當中經起風浪,主因非動畫主線的角色劇情的刻畫過於薄弱,使到沖淡整套作品的劇力,成為致命的扣分要素。

評分:85/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