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休題]艦娘分析計劃 - part 1


。先說明一些遊戲規則。
。一,本文純粹玩樂性質,如有錯漏,歡迎指正。
。二,本文用於咱消遣之用,每逢換季之時,大多會停。
。三,咱會盡量分析完所有艦娘,但會以最終數值、改造為標準,除非像是大鯨連艦種都改。
四,歡迎點菜,如沒要求,大概就圖鑑順序。
雖然一來就破例,但要是一口氣說完前十號的艦娘下次就沒梗玩,所以今次的介紹是1~5號和11~16號。

No.1 長門型一號艦 - 長門(戰艦)





艦船ステータス
耐久90火力92
装甲87雷装0
回避37対空42
搭載12(3,3,3,3)対潜0
速力低速索敵25
射程30
最大消費量
燃料100弾薬160
(取自日本wiki)

簡便歷史背景:
長門型的一號艦長門,是日本二戰海軍的對內象徵艦。在史實上,當時的日本國民是不知道大和級的存在,而代表日本的艦隻就是這艘長門。而長門是當時還在大艦巨炮時期的傑作之一,是當時世界上其中一艘裝有41cm炮門的艦隻,因而被稱之為「BIG7」。可惜的是在日後國際條約的約束下,大炮的口徑有所限制,再也沒建造出這類大炮艦隻。而在大和號的建成後,長門級在進入所謂的航空主義後,慢慢被其取代,而長門也在沒多活躍的情況下退出戰線。
在日軍投降後,長門號被美軍所接受,並參與進行核彈試爆實驗。雖然在第二發的爆炸時長門號的確沈沒,但根據打撈到的船骸,長門號在試爆時是被加入超過同時在場的美軍艦隻的載量,也被加以改造過,所以長門的裝甲和耐久未必如當年美軍所公布的水平。

分析:
長門作為艦COLL的強力艦,直至現在還是有相當強大的優勢。嘛,實際上艦COLL的戰艦其實也不多,而長門在不多的戰艦中,算以實力和入手難度適中的艦隻。雖然是彩牌等級,但是能建造、大建、掉落,入手途徑相當豐富。而基礎92的火力在非活動和5-5外的地圖中,已經能發揮相當的實力,加上彈道預測補強了日戰火力,使長門對於新手來說是相當好用的牌。然而,始終作為戰艦等級,相應實力的消耗對於新手來說還是不怎輕鬆。
特別要注意的是長門的運得達到30水平,基本上戰後生存組的運都會有30以上,雖然長門不幸被拖去試爆(所以很多NTR本),但是這個運在比起金剛級、一般空母算是相當高。在對比起只有5運的陸奧,30運是相當吸引的數字。對於60等以後的玩家來說,長門是絕對要有一台的艦隻。

小感:
長門在咱家中算是中堅位置。雖然咱家的大和都已經99了,但是大和的消耗量始終太可怕,反之長門的消耗和發揮都比例平均,除非是一些必要硬推的關卡,否則長門是咱的首選戰艦。而長門的造型和設計算是相當有指揮官形象,不過在歷史上看,相當可惜地長門只是一艘做樣子給人看的艦隻,對比起小型很多的艦隻,也沒什麼輝煌的戰積。嘛,可能就是因為華而不實的背景,在裡界內長門都是負責被NTR,而在表界都是只會擺擺樣子,比起夕立那一些有實戰戰功的艦隻反而沒什麼梗可以玩。

評分:
戰力水平:B+
消耗節省:C
多功能性:D
個人加分:C
綜合評分:B-

No.2 長門型二號艦 - 陸奧(戰艦)



艦船ステータス
耐久90火力93
装甲87雷装0
回避37対空42
搭載12(3,3,3,3)対潜0
速力低速索敵25
射程5
最大消費量
燃料100弾薬160
(取自日本wiki)

簡便歷史背景:
長門型的二號艦,同樣也是「BIG7」之一的陸奧。但是比起長門,陸奧的戰積更是慘不忍睹。雖然設計級數和國民人氣上均比長門要高,但是由下水到沈沒的二十多年間,都沒打過一場漂亮的戰役,而在1943年在回航時更發生不明爆炸而轉眼間沈沒,可說是和今年的巴西的慘敗有得比的國民恥辱。雖然原因有很多,但當時比較有力的是三式彈的誘爆,更一度令日本海軍停止使用三式彈,但後來說法被否定,三式彈亦重新投入。
而事實上,作為不幸組的組長,陸奧之名也不止如此。在日本311大地震後,受到輻射影響最大的地區,正是陸奧之名由來的陸奧國的原地區。而在1971年同名的原子力艦隻也發生過漏出輻射的事故,陸奧已經可以說是不幸的代名詞,因而在日本地區的玩家亦把大建的不幸都歸在陸奧身上。

分析:
基本上是和長門同等規格的艦隻,但是不是為何,就個人觀感來說,陸奧的建造、掉落率好像也是比長門要高,這樣對於新手來說說不定是更易入手。在初期戰事中,配合長門同時出擊,對新人來說已經是最強的日戰王牌。不過兩台長門級的艦隻出擊消費難免會在100油以上,加上新人的彈藥未必足夠,有打不進夜戰的可能性要注意。
而比長門更注目的其實是5運。5運的艦隻已經可說是不幸組中的大將,因而,陸奧的受害率都大大提升,就算是放在旗艦都很常大破而歸,對於提督的資源負擔是長門不能比較的。這一點使在推活動時,陸奧的加入率下降。當在活動初期時,為了平衡日後在推最後一、二圖的資源和水桶量,前段一般會盡量節約資源。但是陸奧作為戰艦已經消耗不少油彈,而且容易中、大破影響鋼和水桶。而到了後段,亦因為容易受損而令到艦隊頗頗回航,影響攻略效率。加上最近的更新,重巡改二的實力已接近陸奧,其5運的影響使本艦已經落後於時代。

小感:
嘛,實際上咱除了因為喜好之外,只是把艦隻訓練到99就一直放置play著。嘛,那種大姐姐的形象設計是正中咱的守備範圍,可惜的是陸奧在艦coll群當中也只是少數派呢。而理論上,長門和陸奧的命中率是很接近,所以進入二擇其一的可能性不低,就實力水平上說,陸奧的確會放入二軍的位置。

評分:
戰力水平:B
消耗節省:D
多功能性:D
個人加分:B
綜合評分:C+

No.3 伊勢型一號艦 - 伊勢(航空戰艦)




艦船ステータス
耐久77火力64(63)
装甲75雷装0
回避40(36)対空49(45)
搭載44(11,11,11,11)対潜0
速力低速索敵22
射程30
最大消費量
燃料95弾薬105
(取自日本wiki)

簡便歷史背景:
伊勢是日本海軍早早在二戰初早年就建成的戰艦,原意上是作為扶桑型的三號艦。但有見扶桑型的悲劇後,伊勢被大幅改造,獨立成為一個系列。而伊勢真正活躍的年期大概是中途島戰役後,被改裝成航空戰艦的時期,原是為了處理戰艦和空母主幹交換的問題而設。實際上,伊勢大多數的任務都是集中在防衛方面。
在伊勢有名的雷伊泰灣海戰中,伊勢的表現可說是相當出色,近距離迴避炸彈48枚、魚雷17支的強橫迴避力,但是因為對方空母的突襲而不得以敗陣下來。雖然敗陣,但是伊勢當時的確立下厲害的戰功。而伊勢雖然勉強說得上是生存組,但是實質上在二戰完結前就已經處於不能航行的狀態,只是二戰結束才解體。

分析:
雖然就當時推出的艦隻來說,伊勢的77迴避力(最終值)的確在戰艦類當中相當頂尖,但亦隨著數次的更新,而伊勢一直被放置play,所以如果以現在的數值來看,伊勢的能力值已經過於落後現代的戰艦。伊勢的確是有著強橫的迴避力,但相應火力上,已經連高速戰艦(巡洋戰艦)的火力都不如,剩下略優的對空力。問題是對空是不會依賴戰艦,而多是交給空母或是驅逐輕巡級。結果,在一年的歲月內,伊勢獨有的戰力地位已經被取代,算是一艘過時的艦隻。
而唯一有用處的,就變成1-5的攻略戰。因應戰艦的二回日間炮擊,對於金牌潛水艦Boss,伊勢的戰艦本質能略為利用。而她比戰艦優勝的就是低三分一的燃費和對潛攻擊。不過對於紅牌或以上的潛水艦,效用也會大減。

小感:
伊勢是個人最早得到的戰艦,而且還在艦庫內。可惜的是伊勢很快就趕不上時代的步伐,一步一步的走向雪房。直到現在,咱的伊勢才60出頭可知放著不用有多久。但是黑色緊身上衣的設計可是意外的大賣點,亦是一部份有實力畫家的喜愛對象,要是角川會修正一下數值就好了。不過伊勢的歷史梗大概都用完,這點就很難期待得了。

評分:
戰力水平:D
消耗節省:C+
多功能性:B
個人加分:C-
綜合評分:C-

No.4 伊勢型二號艦 - 日向(航空戰艦)




艦船ステータス
耐久77火力(63)
装甲75雷装0
回避40(36)対空(45)
搭載44(11,11,11,11)対潜0
速力低速索敵22
射程30
最大消費量
燃料95弾薬105
(取自日本wiki)

簡便歷史背景:
和姐姐的伊勢相同設計,而且參加的戰役同樣相同。但是比起伊勢的活躍,妹妹日向的戰功就沒有那麼彪炳。在大部份戰事中,日向的地位都比較相似於前線補給,負責如大和用的46cm炮彈,因為不怎大活躍過。
事實上日向不怎上前是和日向多次發生炮台爆炸有關。在日向就役後,第三、四、五號炮台都分別發生過爆炸事故,而其中一次五號炮台的爆炸(因為艦長和技術人員沒記性),接連產生火災、誘爆,造成五十多人死亡的事故。其後五號炮台更換成電探的斬腳趾避沙蟲的做法才得以改善問題。

分析:
基本上日向的大體性能和伊勢相同,只是裝甲有一二的差別。當然就戰積來看的話,日向的能力理應比不上伊勢,加上接連的炮台爆炸事故,運也不應是30那麼高。嘛嘛,不過是一點小抱怨,對於實際玩的時候沒什麼分別就是了。
同樣的,日向和伊勢的問題都是太長時間沒有修正數值,讓各項能力都要比現在的戰艦都要弱。而且已經有一台伊勢在佔食桌,再多一台日向的話總有種在養懶蟲的感覺。

小感:
應該說日向和伊勢都是艦Coll剛剛開始的艦隻,數值的分析、平衡都做得不太好,令人感覺兩台航戰好像是複製貼上的感覺,尤其是日向的歷史上看,比伊勢要不幸得多,同樣的30運是有點奇怪。嘛,看近期的金剛系列改二的數值上,應該不會再發生這種情況。而日向來說呢,嘛,咱是馬尾廚,沒了馬尾的日向對咱的影響力當然沒那麼大。這對姐妹的存在感都是比較薄弱,可說是現代提督不會再拿來用就是了。

評分:
戰力水平:D
消耗節省:C+
多功能性:B
個人加分:D
綜合評分:D

No.5 陽炎型八號艦 - 雪風(驅逐艦)




艦船ステータス
耐久32火力16
装甲18雷装33
回避73(67)対空23
搭載0対潜33(27)
速力高速索敵14(8)
射程60
最大消費量
燃料15弾薬20
(取自日本wiki)

簡便歷史背景:
相信有玩艦娘的朋友都聽說過這一艘被稱為奇蹟之艦的雪風。60運的原因在於雪風由下水直到日本海軍最後對沖繩發動突襲,前後十六場以上的戰役之中,雪風都沒有受過任何致命性打擊的同時,亦能做出相當不錯的戰績,在損耗率甚高的五十艘日軍驅逐艦中,唯一活到最後的艦隻,和時雨齊名。嘛,關於那十數場戰役的詳細,就可能要請大家翻一翻書了,太長太多咱就不一一寫出來。
另外要提到的是,雪風在二戰結束後還是就役了一段時間,但並不是作為日本海軍,而是中華民國(現台灣)的賠償艦,更名為丹陽號,經過觸礁、展覽,直到1971年才解體,可說是二戰中最長壽的一隻艦。

分析:
雪風雖然是和伊勢、日向同期的艦隻,但由於初段的數值已經過於犯規,時至今日還能活躍於驅逐艦的一線地位,可說是不論歷史還是遊戲都是相當長壽的艦隻。雪風的特點是其特立於所有驅逐艦的裝甲、迴避、運這三個要素,使其生存率能在驅逐艦中數一數二。而其單在陽炎型中特強的火力和雷裝也能成為有實力的輸出單位,可說是相當實用的驅逐艦。
在逆向操作艦隊,對上戰艦群而己方只放入雪風一艘輕型艦隻,把火力集中在雪風身上,再利用其高生存率一定程度上無效化對方攻擊力的做法也實際存在。嘛,艦Coll始終是遊戲,還是會沈就是了。但是這也能證明雪風雖作為驅逐艦,但亦能在重火力的戰場生存下來的珍貴價值,作為導航艦來說可說是不二之選。

小感:
個人對於雪風其實沒什麼喜好,純粹就其實用性而刷出來。但實際上,雪風的入手難度可說是相當之高,除了特定海域掉落,提督們要有心理準備建造要刷很多才會出。而雪風雖然生存率奇高,但是在日漸更新的遊戲內,其輸出力已經大不如新進艦隻和改二艦隻。

評分:
戰力水平:C+
消耗節省:B+
多功能性:B
個人加分:C
綜合評分:B

No.11~16 吹雪型一、二、三、四、九號艦 - 吹雪、白雪、初雪、深雪、叢雲、磯波(驅逐艦)




艦船ステータス
耐久30火力18
装甲16雷装37
回避53対空21
搭載0対潜31
速力高速索敵13
射程12
最大消費量
燃料15弾薬20
(取自日本wiki)
補充:六艘艦的數值是一致的。

簡便歷史背景:
作為日本海軍中期的主力艦群之一,吹雪型(包括後來的綾波和曉型)。嘛,說白了就是陣前卒,實際上吹雪型很多都是靜靜地上戰場,靜靜地沈沒,留下來的歷史大多都是在哪裡就任,編到哪隊伍,但是就很少會有突出的戰功(意外倒是很多)。而吹雪本身,反而就是連意外都沒有,在歷史還是遊戲都空氣一樣的存在。
其中比較有趣的是深雪,因為深雪是「唯一」一艘沒有參加過太平洋海戰(包含二戰),原因是深雪早早就在演習時和電相撞而沈沒(也是電的撞船傳說開始),要說的話應該說是不幸呢。

分析:,
吹雪型可說是在艦Coll中作為基層的角色,其毫無突出的能力,還真的是一般的設計(叢雲除外),基本上除了有愛,脫離新手行列的提督都應該沒在養。既不是特別省油彈,也沒有特殊能力,基礎數值也是偏弱的一列,已經早早被淘汰的一群。

小感:
嘛,遊戲和史實一樣,吹雪型的可說是背負著整個日本海軍沒出色的一面,並非所有的艦隻都能活躍,而是必然有一群陣前卒把英雄擁戴出來,吹雪型就是一個這樣的地位。要怪的話就只能能說人設的沒能賦予她們特色(其實都沒什麼記載,也很難想得到)。

評分:
戰力水平:E
消耗節省:B+
多功能性:C
個人加分:D+
綜合評分: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