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上次的死亡桌球,這集開始電視版的內容。嘛,在時間線上本集才是第一集吧。不過,這集和日後金蒂的做法可以和其他篇章做對比,直接對參加者造成影響的遊戲(不是心理因素誤會那種),基本上就只有這兩次。劇透的說,德基姆改變做法,多少和他是特別「持有感情的裁定者」有關。不是依靠有指向性的刺激,而是純粹地觀察參加者的情感變化,是德基姆走向裁定知幸,那真正的裁定的過程。嘛,詳細日後在說知幸線才說吧。
有關本篇故事(電視版第一、二集)的兩位參加者-たかし(愛譯什麼都隨便)和真智子,先做一個簡單的劇情整理。
たかし和真智子是一對經由相親認識的新婚夫婦,但在新婚旅行路上遇上車禍而死亡。而歸根究底,成因是たかし因懷疑真智子外遇而在開車間不注意路面所致。到底這段婚姻發生了什麼問題?
男方的たかし是年輕有為的醫生,在作品中也間接有描寫到他也算是個有錢人。在相親時認識真智子其後求婚。但是,在結婚當日,在路經廁所時誤會真智子友人口中的「まちこ」是自己的妻子,以為真智子外遇。在婚禮開始一直對真智子心存懷疑,最終在新婚旅行的路上引發車禍。
女方的真智子,實際上的確有外遇過一次,不過已後悔。而且實情也非たかし想猜想的,簡而言之たけし猜想真智子有外遇只是巧合。而在結婚後得知有了三個月身孕,打算在新婚旅行期間告訴たけし。
而二人死後進入動畫的舞台,女王德基姆(奎因德基姆),進行遊戲。在過程中回憶起死因而再次產生口角,最後由真智子謊稱たけし猜想的外遇是正確而身懷也非たけし的孩子而引發暴力事件,由德基姆出手阻止。裁決結果是たけし為轉生,真智子為虛無。
本篇的主題是「信」和「愛」。人和人之間的信和愛的表現,就是たかし對真智子、真智子對たかし的行為。咱在這裡再一次強調,本作最好看兩次,在第二次-知道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再看一次會察覺很多角色的行為和個性是相連。
。作品剛開始時,其實所有行動都是由たかし所帶領,而真智子就跟在後面。先不說真智子的個性,たかし正正就是潛意識地無法相信別人,所以才會有這種領頭行動。事實上,在德基姆解釋在這裡的狀態、說明遊戲的規則事,たかし也是先會以懷疑的角度思考。
たかし這位男性,正如諾娜所言,たかし是不會相信別人。嘛,成因林林種種,現在也不重要,たかし所借代的只是「不會相信別人」的類型。在作品當中,要是有先有認知たかし是不會相信別人,那很多行動都能夠得到解釋。比如在與真智子互動當中,都是以個人想法為前提行動,基本上不會考慮真智子的想法(因為根本不信任),在決定是否參加遊戲也好,決定一起在遊戲中全失誤也好。可以說這是自私,因為在不信任別人的類型當中,決定的優先順序必定是自己第一。
。比方說在第一次投標時,たかし的表情相當若無其事。但陰謀論地解釋,たかし心底裡本來就是打算先以實際行動來試探規則的真偽。在二人中處於被動的真智子想不到不意外,但是たかし作為主動的一方也想不出只要全投不中的手法,實在難以想像。
。在客觀地看,たかし在遊戲時並沒有想過任何二人能平安的方法,反之著眼在所有「對自己造成傷害」的可能性。要是投標打中真的會造成傷害怎算?要是輸了遊戲就要死?たかし著眼的重心都是在於有關「自己」而非「二人」。尤其是たかし在德基姆口中得知全投失的方法時,幾近是沒有反應,反而著眼在如果自己輸給了真智子的下場。到底たかし是不是早就想到這個方法?耐人尋味呢。
。然而到了最後兩標時的行動,只能以たかし嘴說一套手做另一套來解釋。為什麼早不失手,到了「最後兩標」這個沒法收回失地的情況才失手?不如說,投失到最後兩標都是在たかし心底都是在計劃之內。特別是最後一標,能夠那麼巧合地投中下腹器官,要不是劇本惡意,那就是たかし從一開始就沒有信任過真智子。
。另一個能夠解釋的就是たかし在誤會真智子外遇的過程。正如諾娜所說,たかし的誤會並非偶然,而是必然,只差在什麼時候發生。たかし在聽見「まちこ」這個花名時,第一時間想起的只會是自己的妻子。更重要的是,たかし並沒有經過在腦海中尋找其他可能性的過程。這樣便說明,たかし內心之中,是一直在尋找著證明真智子不值得信任的機會。老實說,和這種對象結婚發生慘劇是早晚的事。那又如何能夠幸福?除非たかし能夠自己改變自己的個性吧。嘛,都已經死了就沒機會吧。
篇尾諾娜用否定的語氣形容たかし這種人,但想深一層,比起恨這種人,更不如可憐這種人。在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哈利哈洛其中一個(頗殘忍的)實驗-完整的愛上,可以間接性地發現像たかし這種不信任他人的人格,其實多是沿自被害者經歷。詳細的實驗內容就不說了,簡而言之,就是從幼猴對假母親的依附上做的實驗。從結果而言,經由被背叛的經歷過來,猴子(這裡是就變相指たかし)無法在社群中信任其他猴子,たかし的行為也相似。尤其是在遊戲輸了,又陷於懷疑真智子的打擊之中,作品的表現たかし並非一開始就採取暴力行為。一開始是先尋求他人,甚至是神明的幫助(作品中就是德基姆),之後開始不講理由地把責任轉移給他人。嘛,第二個步驟與沒責任感有分別。這個情況下的たかし實際上是為了緩和心理壓力所以把不幸歸咎他人,在心理層面上看,是一種防止心理缺湜做出自殘行為的防禦機制。最後在真智子的謊言下,與其說是心理崩潰,更正確的說反而是安心下來。在當下的たかし是沒有心靈依靠而又無法自行處理負面情緒,要是真智子沒有說謊的話,たかし的負面情緒就會演變成自殘行為。從這個角度看,實在很難認為たかし是不值得可憐的人。
。真智子外遇的成因不明,但既然後悔,就證明真智子是真心愛たかし。單純「有否外純」不一定成為不貞的結論,最後到底有沒有為著對方著想才是最重要。就像是家長教小孩子一樣,錯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會改過。反過來看,真智子應該是正因為外遇的這一次更確切的深愛たかし。就算真的有外遇,是不是應該像劇中たかし一樣追究到底?
與たかし作對比的真智子,所借代的是「愛」。嘛,這個角色正式開始演出其實是回憶起到二人已死的事實開始。這樣說,並不是指前面的真智子並不愛たかし,不如說視點都比較集中在たかし身上,而真智子的反應並不強烈。代入真智子生前的記憶,真智子並非像文化工業那種為寫而寫,相當極端愛情路。反倒是,真智子與たかし之間金錢、時間,都是相當完滿的狀態。然而,在最後的關頭(也就是劇中的死後),當たかし再也不能給予她任何事物時,真智子依然是愛著たかし。雖然劇中表現真智子好像很輕鬆的演出一個謊言,但事實上那是背負著要被所愛的人憎恨的重擔。在被たかし襲擊一幕,有留意真智子的情緒就會更理解那份情感。
。失望、恐懼,更重要的是,比起外遇,得知たかし不信任自己,才是最大的打擊。和愛這種情感不一樣,婚姻是建立在信任之上,到了結婚之後才發現對方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話,那可以最慘痛的事。真智子死後還要失去婚姻,たかし是可憐,但真智子比たかし更可憐。除去婚姻之後,真智子和たかし之間,就只剩下愛。但這是一方情願的想法,比尚未成就的單戀更為痛心。
愛這個主題經常被人帶來和其他主題比較,像是物慾、自我等等。但要體會(不是理性比較)愛的價值,莫過於與其他情感作比較。真智子一段之所以做得出色,原因不是單純在說「真智子很愛たかし」這裡和小學生一樣的感想,而是以幸福、不幸的情感作對比。尤其明顯的是,真智子在回憶起被たかし求婚一段,たかし承諾讓真智子幸福,而真智子也作出同樣的回應,再去對比現在當下的たかし把自己的不幸都推卸到自己身上。到底是讓自己好過,不去理會たかし,還是像劇中一樣說謊。愛不求回報,這並不是從自己出發的,而是從對方身上出發的。並不是「不要求對方作出回報」,而是「就算對方怎樣對自己,也會愛對方」,兩者是有不同。真智子所表現的,就是後者的情感。
。失去了たかし對自己的愛,一意決定釋放たかし的情感,這是真智子對たかし最大的愛。但是,令人痛心的是面向真智子的只有たかし的暴力和仇恨。就算愛情再大,也不代表感受不到恐懼,而且還要是女性在男性的暴力面前。留給死後的真智子最後的,是愛人的憎惡,沒有比這樣更可悲的結局。
嘛,最後再說一下裁決結果吧,然則以諾娜的說法是,(劇本的)正確答案應該是兩者相反結果。在篇尾,諾娜分別作出了兩次的評價:「還算可以」、「還差很遠」。前者是在認同知幸判斷真智子的情況,後者是批評知幸沒看出たかし的問題所在。
真智子被判上虛無,嘛,開玩笑的說,反倒是佛學追求的超越。真智子的感情路其實只是遇人不淑,單純以真智子自己的個性來說,其實應該有機會尋再另一個機會品嘗幸福。所以諾娜再會說應該轉生;而たかし本來就是不懂相信別人的人,正如上面所說,就算再經歷幾多次,也會是相同結果,不過是把不幸再次重複,反過來虛無才是正確答案。嘛,以上都只是咱個人對劇本的解讀罷了,到底真正的答案是怎樣,不到事件真正發生誰都不知道,各位也可以有自己的答案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