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秋番總評]高達創戰者(Gundam Build Fighters)



2013年日昇gundam系列的最新作。建基於L5上作AGE的慘死,日昇對設定、主題改良過後推出了本作gundam build fighters(後略稱GBF)。綜觀整套作品而言,就以當初日昇以「大人與小朋友」為目標,一邊開拓新市場、一邊留著舊客的角度出度,本作是相當成功。但畢竟觀眾群包括了小孩子,而現在的兒童向作品又是以腦殘見稱,本作就算再成功也很難追得上過往的gundam作品。

故事講述在一個能使模型動起來,並藉此成為競賽運動的世界,作為高達模型發燒友的主角誠,遇上異世界之人-零次的而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因為零次有著誠所沒有的模型駕駛技術,誠邀請零次組成隊伍,參加世界高手雲集的比賽。



大體上故事就是那麼簡單,再直白點說,簡直就是把近年兒童向的商業作倒模出來。不論起因如何(反正就是換湯不換藥),主角(群)會因為一種興趣而努力奮鬥,在不知為什麼會出現的世界大賽中表現,而且最後百分之百會扯到拯救世界的地步。早年的陀螺系列、近年的腦殘卡片遊戲推銷動畫(不算遊戲王),又或是(腐)臭名遠播的殺人足球十一人或是紙箱戰機之類,都是這種故事,不能以咱們平日看動畫的準則說這類作品結構有問題,因為這是本質上的不同。平日咱們看的動畫,面向的永遠不是小孩子(就算自稱童話的人退也是),住住會有各自的內涵,甚至機人片這類永遠會以一些哲學思想(不論深淺)勾上關係的,像是高達系列就十之八九和反戰有關,只是切入角度和詮釋上會有不同。但是GBF終究也只是面向兒童的作品,總不能要求兒童去理解戰爭,要不然就會像現代很多膚淺的和平主義者,只是從認知和道德層面去理解而不具深度。所以兒童向作品的結構才會是如此的單一、單純,而這也是兒童向作品和咱們看的作品最決定性的差異。既然GBF只能立於兒童向作品的立場上,那討論這套作品的成敗時,必須要把結構性的問題放下,才能給予略為公正的評價,所以咱也不會從結構上的問題批評。




那開始正題。如果要咱去評的話,本作應該要從四強戰那處分開兩段來看。前段是略較成熟的兒童向作品,後段則是回歸到平凡的兒童向作品。要說為什麼咱會給予較高評價前段,這是因為前段作品在包裝著兒童也能理解的內容時,有很順理的發揮一些相較顯淺的道理。好比說第六集-拓也和零次那集,零次是從初入門的人去理解「興趣」這回事。興趣和工作往往相距甚遠,有人更會說是相反一樣的存在,所以慣常的思考時,「興趣」根本不用認真,尤其是玩樂這方面。但是人總是會在「興趣」之上計較勝負、意氣,但就不會在「工作」上如此計較,最多只是以金錢來評定「工作」的價值。要是結果價值不變,人是不會在「工作」上努力,所謂「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同樣的情況,「興趣」卻不同,就算知道結果價值不變,人還是會以自身的意志投入其中,會帶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思想。在這樣的比較起來,人根本沒必要刻意淡化自己的興趣,反之應該更投入其中,因為是追尋快樂的方法。而作品中,零次雖然沒像咱一樣廢話連篇的解釋當中的道理,不過就以小孩子更易明白,以經驗法則或是樸素的感受去傳達這種思想。這樣看來,這套作品不單是有在思想上,從兒童向作品習慣的廢話小道理,輕輕進一步成讓人有思考空間的題材,而且在表現手法上也貼切對象,雖然看動畫資歷長的朋友會覺得這種手法不夠漂亮就是了。

而這樣簡單易入手的劇情,另外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插入戰鬥的簡易性。前言也說過,這套是以商業性為重心的作品,要吸引人眼球-特別是小孩子的,就要更多戰鬥畫面。但是如果一如已往的高達作品,十集也打不到幾次,再不然就會像seed一樣嘴上一套做又另一套。而GBF的劇情簡單,運動競技的話只要亂作一個比賽出來就有戰鬥了。實際上作品也是這樣做,想要主角互相對決,只要作一個平和的比賽出來就行了。在四強賽前,這一些增添出來的戰鬥畫面又滿足得到觀眾的要求,在質、量上都比過去的要多、要好,因而對整體的評價又會拉高不少。




既然說到戰鬥,就順便再評價一下四強前的戰鬥整體表現。GBF在戰鬥畫上有一個優勢,就是它的設定可以讓他豪不留情地破壞機體。在機人片的慣例或是常規中,機體不是可以被輕易破壞,這是牽涉到資金問題外,亦會影響機體有一段時間不能出場。不過GBF中的機體說到底都只是模型,就算損毀了,要復原也沒那麼困難。那在戰鬥中就可以更盡情的破壞機體而營造緊張感和迫力。第一次見到這個情況是第六集中,和會長初對決的一場中。那一樣基本上二(三)人已經把機體如無物,把全身上下破壞到盡。單純就戰鬥的緊張感,可說是比得上很多機人片的最終回級數。而在四強前的每場戰鬥,機體特性每一點都用得很好。特別出色的是名人對獵犬那一集,把兩台機體的性能和戰鬥風格表現得相當完整,尤其是獵犬一張又一張令人驚奇的牌,加上正攻法突破的名人,這樣戰鬥在咱所見是最為出色的一場。說實話,當獵犬把EXAM也拿出來用時,咱真的覺得這樣戰鬥是燃起來的,明明是一場計謀為重心的戰鬥。




另一個GBF特色的地方就是所謂的夢幻競演或是夢幻改造。夢幻競演就很明顯,在作品中很多不同作品的高達都會在同一個舞台上對戰,和GvG有相似的效果。咱們也看到製作有多討厭seed,差不多每集爆一台還要是被自己的殺法打爆;亦看到製作有多喜歡G Gundam,每集都會有G Gundam的元素在內。這一些都是高達迷會看得開心的地方。而夢幻改造的話就是更上一層,要是對於高達種種的設定相當熟知的朋友會看得更開心。好比說真央的同時用太陽和月亮的設計,剛出時就令到很多人相當興奮。本身模型玩到一個層次,除了忠實還原機體之外,魔改造亦是當中的醍醐味。GBF有善用到這點,在吸引到只要帥氣的小孩子之外,也之能吸引到一群對高達真的很有愛的老fans。




前大半的話成功的地方也說得七七八八,當然其中不是沒有什麼要批評的地方,只是在前言也說過,那一些毛病都是兒童番常犯的,咱就不再一一重覆了。問題就是直到四強戰之後,那既然咱認為這套番本來不只有普普通通兒童番的水平,但最後還是不得以把評價拉下來也是因為這裡。
問題一,劇情超展開。這問題好像很平凡,不過咱終究也是認為驚奇和超展開是兩回事。本作進入四強時,第一場由誠、零次對愛娜,本身的說心靈相通什麼,耍花槍什麼,個人是不太介意。但問題是把洗腦裝置也拋出來就有點過份。而同時在這樣開始,戰鬥亦開始走樣,這點後面再談。第二場的名人對名人,整場戰鬥沒了以前的前因鋪排,應該說也是有,但相當突然跳出來。本身邏輯什麼的咱已經不追究,但明顯這一場是固有人物用完了才加上去的,到底是計錯人頭還是什麼?這個咱更認為可能是製作組到這裡劇本是和本來的不一樣。到了決賽,那一場戰鬥本身還好,雖然機設什麼已經完全沒了,但是整個虎頭蛇尾,沒有過往那種解決一件事的感覺。最後一場大戰,起因已經不吐糟了,過程也是有點兒戲,但連接到最後的戰鬥實在有很多不充份的地方。結果,四強開始劇情就變得散亂,要是當成前段的水平看,後半的水平實在不能接受。




問題二,戰鬥偷工減料。首先愛娜那場,整場戰鬥都是一張一張畫而已,沒了以前的動感。而且當洗腦完之後,咱只覺得那是為了要主角嬴才演出來,愛娜那邊根本是放棄了去嬴的氣勢,整個變得沒了緊張感。第二場名人對名人,咱以為在看龍珠,兩台機就是不停的繞去對方後面。尤其問題在名人之前的戰鬥不只是比機體性能,還會比技術、戰術,但到了四強賽就只有在比誰更快,看不出彼此花了什麼心機在機體上。咱說,如果把一台吉姆把exia砍下來更有看點。到了決賽更把之前所有人的智識都放棄了,還對會吸收的主角機用光束兵器,單純在玩機體性能,是不是戴了那頭盔就會變蠢?
問題三,完全放棄之前留下來的伏筆。有人說過會有二期,當初咱也這樣想,但以現在各種情報來看二期的可能性不高。然而,這套作品當中早就留有不少伏筆,當中最為注目便是零次的世界。但是直到最後四強戰,完全都沒有提及過,只是單純描寫成穿越過來就算了。但問題是,這個伏筆在開頭的時候是個很顯著的著眼點。說實話,如果說最後幾集劇本是沒修正過,咱真的不太相信,因為整個問頭的勢都是走向年番。最後幾集才臨時改變主意,變成兩季番的節奏。無論對於整體也好,本來留有的伏筆也好,都不是好現象。

總結來說,GBF就四強戰以前,雖然是以兒童番為主軸,但是一點都不比咱們平常看的番組差(只是比起機人片來說又真的差一段距離)。劇情雖然簡單,但是通順而又能幫助商業性質的部份,算是平衡兩者得不錯。但是到了四強戰後,整個水準突然之間急降,雖然只是咱的猜想,不過劇本到了這個時間點是被突然修改過,或是經費被大幅削減了,應該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性。總之,這套作品是一套虎頭蛇尾,可惜又可惜的作品。

評分:80/100

題外話:這套的薄本很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