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番點評]人類衰退之後



2012年的輕小說動畫改篇作品,原作為2007年,由原GALGAME作家田中羅密歐執筆。是一套輕鬆有趣的繪本風格童話故事的皮包著諷刺社會、文化的「典型童話」作品。作品性質相當類近真正的兒童文學(又或者說童話),因而讓作品的品味比較走近要多思考的風格,再加上本作幾近沒有現在市場主導的流行作品中的「萌元素」,讓本作無論是原小說、動畫在日本、台灣、香港地區都成為了隱藏名作,看的人不怎多。順帶一提的是原作輕小說在第六卷後因為插換變更了畫師,以後的作品更換版權。而因市場不怎看重這套作品,所以尖端已經沒再購買第六卷以後的版權(也不期望會買),想看後續發展就必須看日版原文了。

嘛,開首也寫道,本作屬於「典型童話」類型,這並不代表本作完全沒有深度,只是陳述一些陳腔濫調的大道理。這裡先說明,所謂的「典型童話」和現在迪士尼動畫工房製作的弱智輕量化童話是不同性質。典型童話,這裡說的是被格林童話開始向兒童定性前的文學文體,這類典型童話多是以象徵性味道濃厚的背景設定、人物個性來反映社會、文化現象,比方說常聽的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到了近代的動物農莊、格列佛遊記,描述方式聽上去很適合兒童,但內容大多都是要經過一定歷練的社會人才會聽得懂。只不過是到了格林童話年代開始走向減輕內容的苦澀,到了迪士尼把不同的童話改編,把對象完全指定兒童,削除所有映射性的內容,成為現代人對於童話的概念(也成為上一代港台人為什麼看不起動漫行業的原因之一)。嘛,咱所以稱本作是典型的童話,就是因為本作品有濃烈的諷刺意味。

撇除第五至八集的改編失敗,作品整體是還原原作富有諷刺味道的特質。像是最容易感同身受的就是第三、四集描述同人漫畫、漫畫的市場、環境。作品利用了原本Y就有喜歡BL的興趣,經由「漫畫」這個助於實現想像的媒體,來描述出漫畫不再是單純由興趣所經營。在大賣會(那根本是CM),Y不再是重視漫畫的內容,而是著重在和同行間的競爭,反諷畫同人漫畫的,有部份的確會就這樣變質。這套作品的諷刺寫起來就是這樣的直接,只是把名詞、環境略略作更改,尤其是第九、十集描寫人類社會的景象時只是把人類換成妖精(雖根據設定當時的妖精才是人類)。比起上面說過的格佛列遊記那類正統文學作品來得輕鬆易讀(說實在,那一些童話要有點當時的社會現象認識才會看得懂),但又不失諷刺的味道。
這種諷刺有時候也會為觀眾帶來思考的空間,又或是讓已經懂得諷刺內容的觀眾莞爾。比方說第四集C part中,わたし(本作主角)說自己的「沒有萌元素,著重經典文學作品同人誌」只賣出四本,反映出到底現在的同人市場,又或是擴張解釋到整個漫畫市場到底是怎樣的狀態。對於沒怎思考過同人漫畫背後情況的觀眾,能夠去想想到底為什麼漫畫會變成這樣;而對於早已清楚這個情況的行內人來說,為わたし的狀況感同身受。作品在不只停留在「諷刺」的層次,還會在諷刺背後導引出「問題」的所在。嘛,動畫沒有做出來,原作第六卷的飛行機設計比賽在諷刺政府執行上的無謀這點,算是個人認為味道最濃厚的一集。這樣的作品才算得上輕鬆之餘又能讓讀者有得著的作品,在咱的角度而言,這種作品才是應該被市場所接納的。




嘛,舉一章故事做例子,解釋一下到底這套作品的精彩是怎樣表現出來。
如果以咱這種有看過原作做根底的觀眾來看,最精彩的應該是第七、八集尋找助手的一個故事。嘛,事實上,這一章的故事在原作也是表演得多少有點凌亂,改成動畫會改得不好也是預料中事。
第七、八集所說的,就是一個認識自我、他人的過程。到底咱們是怎樣去認識自己,怎樣去認識他人?像是這一章的わたし一樣,首先咱們會去問他有什麼特徵。那是身高?那是髮型?那是性格?實際上如果單靠外在因素,而不在自己內心建立起他人的形象,他人永遠都是不穩定的。像是爺爺初次描述助手時,把他正太的身形描述成全身肌肉的希臘人。說到底,他人到底是什麼,外在環境的描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到底咱們怎樣看他人。在PSYCHO-PASS槙島提過認識自我是透過他人作鏡子反射出來,這在心理學的人格形成上也有相同的說法。那就不但是咱們怎樣去認識他人,咱們去認識自己也是同樣的道理,正正因為有了他人給自己的評價,咱們才會初次認識到自己的存在。咱們說某個人的存在感強烈,就是因為咱們對於某個人的評價相當多:十項全能的學生會會長、不顧形象的肥NEET,兩種相反的人物但咱們都能夠鮮明的想像出來,就是因為咱們對這兩種人物的評價很多。
在第七、八集其實也是這樣描述。わたし怎樣去認識助手,並不是從爺爺那裡知道,也不是從女醫師身上得到特徵。結論上,わたし不是透過妖精先生出術的話,最後還是得不到助手到底是怎樣的人。わたし最後,還是透過從未來而來的わたし自己,得到了出自自我對助手的評價,才真正認識得到助手到底是什麼人。而助手,也因為わたし對自己有了明確的了解,才真正得到了自我。自身和他人,是建立人格的必要條件。沒有了反映自我的他人,自我的人格就不會出現;要是從來不認識自我,也不會建立起他人的形象。這一章就是說明這樣的事情。




相信,故事上要是有看原作就會更親切的感受到這套作品有趣和精彩的地方。但是,動畫的改編上算不算成功?結論是有好有壞。
好的地方在於,動畫不像原作小說一樣,有相當黑暗的成份。這樣說是因為太過黑暗的話,的確會對作品向外宣傳造成一定的壞影響。比方說,原作當中的妖精對白,其實比起動畫要黑暗好幾倍,程度大概是每次連續發言的最後兩個,都是很露骨的諷刺。大概比較接近原作的對白是第九集荒島漂流一集。另外,わたし的內心讀白在動畫多中也是被削減了很多。有看原作的大概會明白,わたし是個不折不扣的公務員個性,發言雖然未至不能播放,但是會夾雜極度消極又或是自暴自棄的內容。像是第一、二集的食品加工場,原作是三不五時就來一次「END」表示わたし有多不想再查下去。嘛,就應市場大勢來看,這樣重口味的諷刺內容始終不是被接受的呢,動畫對這方面有所減輕,算是改編得不錯。
但是,咱認為動畫改好的地方,也蓋不過動畫改差的地方。
其中之一就是對於時間線上的亂調。雖然可以用「本作實在不是受歡迎的作品,所以要在動畫加入亮點」推辭,但就作品的結果而論,這樣更改時間線是相當失敗的決定。嘛,有一個很經典的改原作順序的例子:涼宮春日的憂鬱。當是這種手法是頗驚人,而實際上用了這種手法還能被認為是做得好,原因是就算亂調時序,還是存在著原作第一卷小說「涼宮春日的憂鬱」的故事作為整套作品的軸心,其餘的故事就算怎樣在演,還是為了強調出第一卷小說的核心。但是反過來看人退的調亂時間,按動畫順序是:食品加工、同人漫畫、太空探索、尋找助手(自我)、荒島漂流、初次接觸、妖精茶會。當中完全看不出動畫這樣更改時間順序到底有什麼意思。雖然原作也只是單元式故事而沒有故事間的連系性,但是動畫這樣改動後,就連人物登場、角色心態改變(尤其是わたし)都喪失。如果為的只是對作品內涵毫無幫助的「亮點」,個人就覺得完全不值得。
另一個改動是對於原作內容的簡化。這個問題尤其明顯的是在太空探索和尋找助手四集(劇本都是熊谷純負責)。在太空探索中,為什麼看原作可以那麼快掌握到故事重心,原因是わたし和助手在球形當中的探索過程和危險,在原作當中是有著長篇幅的描寫。以黑暗而不見盡頭的未知空間比喻著在太空探索未知存在的孤獨和恐懼,又以金屬史萊姆比喻兇猛的外星生物(不過原作有暗喻那是未來科技的建築材料,也比喻著種族不同而無法互相理解)。可以說,比起什麼打鬥場面,什麼巨大貓,整篇的重點是在於那一段沒有妖精的探索期。但是在動畫中,就把重輕反過來做,整篇故事就失去了平衡。動畫版最後用回原作的結尾,反過來顯得突兀,為什麼前面那麼歡樂的故事會走向那麼沈重的結局,沒看原作的是很難體會得到。



至於在尋找助手一篇也是改得不怎出色,不過來和原作也有點關係。原作為了表現,認識一個人、或是認識自我,和時間是沒什麼關係。咱們並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對某一個人的印象改觀,改變的是自己對某一個人所掌握的情報量,一起經歷過的事件,所以在原作描寫時的時間順序都是十分凌亂。而在動畫的做法當中,就強行把故事重覆做兩次。說實話,因為第二集的故事加入わたし的讀白,所以故事變得相當易明,令到第一集的故事變得相當沒意義。如果把第一集只是把故事內容帶出的成份抽走,那麼,第一集就可以完全略去。結果上,之所以要做成兩集單純只是一集不足夠把故事做完罷了。而且,因為時間線的亂調,在播出這一篇之前,觀眾已經有了對助手的認識和印象,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在故事一開始就知道,令到本篇的故事失去了原有的魅力,也就是看者沒有了對助手這個人物的想像。

嘛,最後再說一說周邊的作畫、聲優吧(音樂算是電波歌說不說了)。
作畫上,算是綜合了原作兩位插畫師:山崎透和戶部淑的風格(個人是比較喜歡山崎透的風格),面部比例的山崎和戶部的身體比例,而頭髮就是山崎的輪廓和戶部的線條。嘛,再加上動畫更用比較淡的童話風格,不滿是當然有但整體上當然是合格有餘。不過在作畫上明顯就是有很多原作比較難接受的畫面都沒有做出來。比方說最後一集,わたし舊相識的妖精走出來的地方是「耳朵」而不是機械人,當然這是暗示那妖精一直在わたし的腦部當中(不過連妖精茶會的真相都沒明做出來的動畫,這一幕就不再重要了)。算是為動畫作出了一定的調整。
而聲優呢,當然不會是說福山或是石塚。わたし的聲優中原麻衣可說是在這套作品有相當大的發揮。中原麻衣過去配的角色,有三分之一都是遊戲(多是galgame)改編的作品,角色的聲線和表現都相當「萌系角色」向。但是相比起來這次的わたし就真的是相當接近一個平常人的說話得口吻。在這個層面之上,要考驗聲優的就不單單是聲線的變換,還有對白的演釋方式、語速、起伏的掌握。而中原麻衣在結果上都是完全合格,某程度上還能夠在看小說時配上中原麻衣的聲線閱讀,大概就已經是杉田配銀時的那種配合程度。

總結來說,人類衰退之後是一套動畫很有趣,原作更有趣的作品。單純看動畫當然會有不少笑點,聲優的演釋也帶來不少的娛樂性。但要是真的想了解作品背後想說的話語,最好還是看原作。不過,第六卷後就只有日文版。

評分:82/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