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冬番總評]死亡遊行(Death Parade)


。這OP看幾多次都覺得很過份(笑)


2015冬番的一套原創作品,是2013年推出的OVA動畫死亡桌球的完整版作品。個人在今季番組中,撇除水準相當的寄生獸,就已經是最好的作品。這套作品和寄生獸不同的地方,除了寄生獸是漸進式而這套是由頭到尾都馬力全開之外,寄生獸是站在宏觀立場去看人類,這套作品就是以人類自身來回頭看人類。什麼是生,什麼是死,不論手法純論內涵,這套作品要比寄生獸要好。加上,這套作品風格、演出都比較接近現代,相信對於新一代的觀眾,這套作品更容易接受。

先做一點點作品簡介。人死後,會進入轉生或走入虛無,而為此分類的便是由裁定者來決定。裁定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最主要是遊戲),把人迫入極限狀態,觀察人類靈魂的深處。在這個規條下工作的德基姆,和因抱有死亡記憶而無法進行遊戲的知幸,就展開了這段討論人類情感的故事。冬番介紹時所說,這套作品很厲害,直到現在咱也不打算收回。
先不論劇情深度,單單就作品的演出、分鏡、迫力都不是平凡作品能比得上。這套作品首先每集都能夠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怎樣去運鏡、怎樣去鋪排起承轉合。像是用得最出色的是兩位殺人犯一段結尾,演釋著人對殺人的衝動和意志。最後一幕島田(年輕)被辰已(年長)刺激到本來已經平伏下來的心靈再次激動起來,不論是藤原啟治的演技,還有ED的切入,以及分鏡從島田的眼到冰球板被刺碎的演出,一連串的表現為的只是表現出「殺人的瞬間」。正正因為這套作品每每在精心表現人類不同的細膩情感,所以作品不用太多描述就已經能夠表現到角色的情感。一方面對於作品要表現,人類最深層的情感是有很大幫助;一方面單純從欣賞角度看,這種情感仔細的描述極容易讓觀眾產生強烈的共嗚-試問作為活在人類社會一份子,又何嘗未試過有這種或是非常接近殺意的情感,在第三者角度再看一次,又看見當中充滿著怎樣的悲傷。這樣讓作為人類的觀眾對被裁者的經驗產生共感,正正就是這套作「只有人類才能裁決人類」的最終標題。



本作有良好的演出,亦有比演出更上乘的劇本。從結構上看,作品分為單元故事和知幸/德基姆線兩個故事,這樣和很多動畫做法看似相同-主線和支線並行。但說實在,要能夠做到像本作一樣出色就沒幾多,可能要數的就已經要到KEY的三神作。一般來說,這種主、支並行的方式,都會以一個為主體,另一個為輔助。比方說主線為主體,支線作為緩沖或側寫;支線為主體,主線為串連所有故事的方式。不過本作的主、支兩線卻是平等並行。嘛,過去不是沒有這種做法的作品,但大多都會導致劇本散亂收場。然而,本作把主、支兩線故事上分離,但又對各自的人物互相影響,使到主線和支線之間看似分離卻是融合。其實這種手法用在電影上會比較多,因為動畫一般時間比較長就不必要這樣節省時間去把故事帶出。把主線和支線融合,再利用動畫比較長的時間作出細膩描寫,也就是這套作品在結構上已經遠勝很多作品的原因。
另外,本作品能夠做得到多角度思考、邊緣角度思考。像是在介紹時也說,作品會因應人物而產生不同的觀點。比方說最主線的問題-生的意義。金芾否定生存、德基姆肯定生存的事實、知幸認同生存的過程,一個問題從不同的方向出法去想。而作品更好的是,並沒有強加,或是間接在作品中定下「哪一個思考最好」的價值觀偏見。之前評過的樂園追放就是其中一個間接在演出當中把觀眾導向了其中一個想法的作品。真真正正公平地演出不同想法,才能夠讓作品的觀點角度更加多元,對問題的剖析更加立體。
然而比起這一層,咱個人更為欣賞的是那種對邊緣角度的描寫。咱說的邊緣角度,是在指不在正常道德觀念下會有的想法。比如簡單的像島田為了和妹妹報仇而殺人這種因善而行惡,又或是中間一集母親為了再次見到自己的兒女而殺害陌生人,這類比較顛倒的角度描寫,以作品的用語,就是極限狀態。在近代動漫當中,為了保持主角的一貫性都會著重於表裡一體的描寫手法,而配角就會以反映主角行為、個性而只存有單一的個性。但是在本作中,主角也好、配角也好,個性都是存在多樣性,甚至出現矛盾特徵。最明顯的就是德基姆既沒經驗生死卻尊敬死者。角色在經驗過個性、情感的劇烈起伏後,隱藏在角色背後的一個人格,也可以說是靈魂就會表露無遺。觀看這一些有靈魂的角色行動,才是咱們看故事的,最喜歡看到的,也就是最有價值的東西。嘛,這點和咱喜歡病嬌有點類似就是呢。

這套作品的角色呢,主角和配角的寫法不一樣,或者要分開來說。
從根本來說,這套作品的主角在走自己的故事前,比較像是旁觀者,甚少表現自己的情感和觀點,在這一點上,這套作品的主角機能上相當齊全。主角的其中一個功用,就是帶動劇情的發展(雖說配角也可以做,但正常來說還是主角比較多)。而這套作品的主角-德基姆在機能上已經能夠做到這點。比較說是對遊戲的說明、世界觀的表現,已經不用咱多說。更重要的,是德基姆的裁判觀念相當適合作為這套作品的主角。比方說金蒂的裁判觀念就不合適。金蒂和德基姆的觀念差異,就在於金蒂是放棄去思考裁判的意義,別說像德基姆一樣在尋找最正確的裁定方法;而德基姆不單是對於人的情感有好奇心,還會採取實際行動(特別是知幸線)。更重要是德基姆這個角色有潛力的,是德基姆在故事前段表現著無機質的、無情感的裁判方法,也就是知幸說的「在挖掘人的黑暗面而非在作出裁定」這點。在原有,看似正常的概念當中找出錯誤的地方,再嘗試以自己的方法去改善,也就是德基姆這個角色能夠被稱為主角的原因。
而另一位主角知幸,就站在未擁有感情的德基姆立場上,完滿故事的主線。這樣的雙主角制才讓故事更為精彩,不只是便宜地賣弄男女情感。知幸在故事中的特點,就是在補充作為主角的德基姆所欠缺的情感部份。比方說在第一個故事裁定新婚夫婦時,知幸提出的意見是建築在德基姆的立場之上,再加上以個人情感去理解他人。這樣做,使到故事不再單純是在描述著「機械式裁定人類是愚蠢至極」,而再加上「就算補足上人類情感也無法互相理解」,引申至「理想的裁定方式在哪裡都不存在」。 
這套作品之所以集集精彩,除了一眾主要角色之外,還有每集都有的配角。互相猜疑的新婚夫婦、因為成長而疏遠的青梅竹馬、為了報仇而殺人的男人,這套作品出場的眾多角色,雖只是單元角色,但藉由對白、行動目標、回憶片段,整個角色可說是相當全面。最讓人難忘的應該的是兩個殺人犯吧。就以他們為例說,人為什麼會產生殺人的衝動,可能不是傳媒經常拿來當頭版,都是被宣染成愚不可及的理由。就部份來說,可能是人最珍視的某種東西,或是人被他人惡意破壞,才會產生出恨意,進而變成「殺人的衝動」。在現代的社會中,常把殺人犯不當成人,但試問在殺人之前,他們又怎不可能是善良的。善與惡的轉變,就在這個單元中表現得相當生動,甚至生動到有點血淋淋。就像這樣,這套作品的單元角色就是透過表裡的轉變,互相的影響而讓角色不再單單是角色,而是一個真真正正的人類。咱說,讓這套作品變成現在人類之間的互動劇的,正正就是這一些單元角色。

最後說一說這套作品的作畫和音樂吧。
音樂上,因為很重要所以再說一次,這個OP欺詐很過份(褒獎意味)。OP的目的,咱認為不在於表現作品的故事內容,比方說像寄生獸OP那樣,反正這套作品有點像單元故事,這種OP要把歌寫好不容易。倒OP是用來帶入作品背景的酒吧氣氛(就風格而言,個人覺得這像是INN而不是HOTEL或PUB),再配合故事開頭(大多數)比較平淡的開頭,加快融入故事當中。而重點反而在ED方面。嘛,人偶方面大概大家都會猜諾娜吧。如果從她的視點去理解歌詞的話,多少會有奇怪,反倒像是受到裁定的人的思考,又或是被墜入虛空的人。單純從美學的角度來說,果然是RYO的手筆,相當出色的一首歌曲,曲風、歌詞都配合得很好,特別是殺人犯下集的部份用得最為出色(好像一直在用殺人犯那兩集做例子,但的確是咱的評價當中最為高分的一個單元)。
作畫,特別是分鏡吧,雖然畫風不像,但分鏡相信有一部份人會留意到,是頗像新房的分鏡用法-很多特寫眼睛或整張面的分鏡。而立川和新房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立川表現的是情感的流動,所以眼睛的運動、面部的表情會有不同的變化(有時更是意想不到的變化);而新房多是表現一瞬間的角色想法,所以這一些分鏡大多都是靜止的。嘛,個人沒有看相關的訪談所以不知是否真的有做為參考,但是咱這樣拿新房出來,就是想指出立川這套第一次全權掌握的作品,已經能夠和現在有名的監督相提並論,可見他是多厲害的人物。



總結吧,這套作品相當著重在描寫人類的情感。但以這個作為支線,支撐著主線的,自我的情感、他人的情感,各自的本質和相互的交流,這點可說是相當精彩。而這套作品就作畫、劇情的演出都比較接近近代人口味,相信也不會像很多這類描寫味度濃厚的作品那樣不易被現在的人接受。嘛,咱之所以沒去作出劇本內容的仔細分析,是因為正在近期計劃在PSYCHO-PASS下一套詳細一集一集,或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去寫這套作品。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希望能夠到時關照一下。

評分: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