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為了這個而做的動畫
彈丸論破-希望學園與絕望的高中生,原作遊戲的第一集算是有點日子,而第二集也在動畫開之前早就出了。而這次的動畫相信有絕大的動機也是在vite版雙十的合集。而這套作品另一個特色就是,這是岸誠二自P4A後第三套完全是遊戲改編的商業向作品,的確可以說岸誠二在遊戲改這一範疇入面成名了(其實前面還有,但近年紅起的應該是P4A開始)。
說回動畫本篇。如果以推理作品來看,第一個事件的而且確是做得到推理作品要有的基本元素,比起之前一大堆作弊式推理要來得有推理價值。但明顯是因為時間不夠(這點死因完全和惡魔生存者2同樣),硬生生把應該要做的描述部份大幅斬掉。結果第二事件開始,每次事件發生到解迷中間時間大量壓縮,雖然套路正確,但是因為相當之趕急而令推理過程變得流水作業。觀眾根本還未來得及消化事化的來龍去脈,動畫就馬上把結果公佈,其實是相當掃興的做法。而又說最後一個絕望事件,雖然黑白熊說的「理由是什麼都可以」這個論點是正確,但是因為動畫本身對每一個角色的信念沒有足夠的描寫,根本就沒有能體會到所謂的絕望是什麼一回事。或者風紀委員那個多多少少有點絕望意味,但說實話,其他的學生根本像是在玩推理遊戲罷了,說能感受到幾多絕望咱真的不太理解。而又說,最後以希望擊破絕望這點也是因為描述不足,兩者次間的辯論就變得很,理論化,沒有能感動到觀眾(最少是角色)的感染力,最後觀眾就只能給出「哦,原來如此,之後呢?」的反應。
另一個問題就是角色的運用上。本身,本作為每一個角色加上一個稱號,是能多少簡化帶入角色的步驟。但是動畫中,因為每一個角色能表現的時間就只有出事那一回合,甚至中後到達一個「誰有發揮就一定是殺人或被殺」的地步。這除了影響推理部份之外,角色身上就只會表現出一種的面貌,再多就不過是令人記得那顏藝,性格完全不能進入觀眾的心中。而且更重要說本作的重點是表現希望和絕望之間的交纏,到底角色經歷了什麼希望,什麼絕望,還真的完全不知道,超高校級的絕望看起來就不過是超高校級的ドM、超高校級的文學少女就只不過是超高校級的腐女,輕量化劇本的引力。
結果上說,整套作品問題的起因都是在於時間過短。當然,本來本作就是基於商業考慮而推出,而因為成本和時間的問題,最終只有十二集實在可以理解。但就效果上看出時間明顯的不足。的確,咱是認為彈丸的潛質不比當年的P4A差,兩的劇本同樣不差,也是有反映出劇本核心思想的設定。問題出於大量壓縮劇情,令到每一個角色沒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且不如於P4A,本作是不停死人,換言之要把每個角色發揮到極限的時間是相當有限,在分配劇情量上是相當困難。再加上只有一季時間,就算說岸誠二這種經驗老到的,也不一定能夠完全掌握得到分配。反過來說,岸誠二在有限的發揮空間內,咱已經覺得是表現得相當不錯。千錯萬錯都是贊助商的錯(逃)。
總結來說,就動機來說是成功,咱這種花錢九牛一毛的人也有打算買雙十的reload版。但是就動畫本身實在不太值得去試毒,如果有推理興趣是可以一看,但假若本身沒什麼興趣的朋友就可以放棄不看,旁邊也是有不少值得看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