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番總評]小長門有希的消失
。這篇是正式的總評了。
。閱前注意:這次意外地沒圖,內文純文字。
2015年春番的作品,原作漫畫是小涼宮春日的憂鬱同一位畫家所著。本作利用上年代輕小說作品涼宮春日系列的人物設定為基礎,把世界觀更改為輕小說第四卷涼宮春日的消失中,長門有希所創作的世界。簡單點說,這是一個涼宮等人存在,卻沒有宇宙人、未來人、異世界人、超能力者的故事。原作實際上是以同人創作開始,後來因為小涼宮把畫家帶紅,所以這一套作品也被官方認可,所以,本作可說是現在典型同人漫畫家的作品。嘛,就這個機會也說一點有關同人創作的事吧。
就個人來說,本作可說是這春番當中最欣賞的作品。嘛,當然也有點原作而來的偏心,但就動畫論動畫,可能不是什麼大製作,卻在心思、效果上而言都有相當水準。
如果島說本作的劇本,可以分成主線描寫阿虛和小長門的感情主線,以及為了襯托出這主線而存在的日常支線。以前也說過,這類分為支、主兩線的故事,最困難的就是怎樣把兩線串連起來。要是效果不良的話,可能就像今季上半的學園孤島一樣,支線和主線完全分散,使到看的不得不把故事拆開來看,不然就要因應觀眾的喜好只看其中一部份。本作勝在,支線雖然以輕鬆、戀愛等元素作為包裝,但內裡是為著主線作鋪陳。為什麼阿虛在得知小長門喜歡自己之後會那麼動搖、又刻意和小長門帶開距離,在支線當中的確能夠找到蛛絲馬跡。
主線故事上,其實是頗為典型的戀愛故事骨架。當然,對比起少女漫畫,這個主線是沒有那種甜到發麻的直接感情描寫。相對上,整套作品比較少直接描述角色當下的情感為何,而是利用「後知後覺」的方式,以過來人、第三身的方式,把過去真實的情感以對白、畫面演出的方式表現。最明顯的,當然是阿虛在尾三集在自我追問自己對小長門的情感這段。阿虛因為舊長門的告白,改變了對小長門的視點,重新解釋過去自己對小長門的感覺。當然,「後知後覺」其實並不常見於少女漫畫,也就效果而言也的確沒有少女漫畫來得那麼直接。反過來說,這種描寫情感的手法其實並不面向女性,主要是寫給男性看。嘛,以咱個人為例,少女漫畫多少有看一點(看不看得完是另一回事),少女漫畫的情感描寫風格,對於男性來說難度的確太高。這並非因為少女漫畫的情節抽離現實,而是對男性來說這種情感描寫難以享受。原因很簡單-太肉麻。不好意思說句,在情境內當然可以肉麻,但當觀點是作為讀者,也就是情境外時,男性是很難接受「肉麻」這件事。反過來,像本作這種,在情感戀愛之上在隔一層深思熟慮,對於男性來說就會比較容易接受,從而對於故事的投入性也會相對比較大。嘛,這也是咱這位男性對本作有一定評價的原因。
而本作寫的戀愛,的確和流行的戀愛劇、青春劇當中的戀愛有一定差別。嘛,雖則咱不怎喜歡看戀愛劇,但因為流行或名聲,多少有看一點。一般的戀愛劇走的,是以「共嗚」來引導觀眾投入劇本當中,所以愈來普遍的戀愛觀,愈會被大眾接受。反過來在ACGN描寫的戀愛,大多是頗異類(雖然有一本文學小說集「變戀」,但那也是少數),像是少女漫畫的激情、少年漫畫的過都合。說到底,本作的戀愛觀也非大眾類型。小長門也好,舊長門也好,那種戀愛觀比較接近一見鍾情(當然劇本描述還是有一段觀察期);阿虛對小長門的感情,是由友情演變,實際上完全是鈍感系男主角才會有的優待。雖然那是搞笑作,那真實的男子高中生,是像「便。當」一作佐藤洋那類自我意識過高的類型,這種由友情演變的戀愛觀現實中是不怎存在。
嘛,可能得罪一些愛看青春劇的朋友,這種異於大眾的戀愛,描寫起來是沒有青春劇那麼輕鬆隨意。在劇本當中可以看見,為了寫這段愛情,花了不少功夫。為什麼會有日常,日常就是用來表現阿虛以友人視點,小長門以暗戀對象視點,二人錯誤掌握距離的過程。正因為阿虛在日常中,錯誤地過份接近小長門,當開始以戀愛對象意識長門時,才發現在日常當中的自己是走得太近。這種心理表現,是無法以共嗚來模蒙混過關。必須要透過長時間的描寫,再加上獨立的角色心理表現,才得做得到。實際上,本作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充足,仔細留意阿虛的動靜,杉田演出時的聲調變化,就能夠掌握得到阿虛的情感。
但是,也不得不說這種劇本是存在致命性的缺點-整體描寫終歸也是第三身視點。沒錯,不靠共嗚的戀愛劇就是天生比不上能夠靠共嗚的戀愛劇。原因是,戀愛,是情感而非理性思考的結果。無論描述得多精彩,多動人,始終都是第三人身,一般而言都很容易抽離出作品以外,尤其是只把ACGN當成娛樂一環的一般觀眾,情況更是明顯。但沒辦法,以男性觀點出發寫作的戀愛,有本作這水平已經是相當不錯。先天性的缺點就隻眼開隻眼閉。
本作除了戀愛主線之外,著墨比較重的其實都是日常方面。尤其是涼宮加入故事後,整個故事日常的意識就更重。嘛,實際上比起原作小說的涼宮,這邊的日常咱個人認為是寫得更好。
對比起原作小說的涼宮日常寫法,都比較著重日常事件的細節、人物行為,反而對於角色在日常當中的心理描寫是不足的。反過來,在本作視點充足,能夠包涵大部份角色的心理。打個比喻,原作小說寫古泉愛上涼宮一段,是頗不明顯。不是不能強行把古泉的行動解釋為愛意,但在日常當中古泉的行為比起戀愛對象更像是下人身份。但在本作當中,古泉在日常行為當中多出現了自己個人情感的表現,使到就算是同一設定,也有不同層次的表現。和原作小說最大差別的是,本作的跨張、無理的搞笑展開有所控制,而不是偏佈整個故事當中。有條理地把故事有次序地表現,是本作的日常不會讓人看得沈悶的要素。同類型的例子可以數出今季二期的のんのんびより,兩者類近的是在日常的描寫上是相當有次序。
另一點比較顯眼的,是本作對於原作涼宮小說以及動畫版的運用。嘛,說到底本作也有同人性質,所以就算故事的根本和涼宮不一樣,還是利用了很多原作版本,尤其是動畫版的要素。比方說商店街一集用回原作涼宮第一集的分鏡、涼宮出場是偶爾會用回當時涼宮的BGM、小長門喜歡遊戲一點是用回原作射手座之日的後設設定、而且有一集的主題還是用回動畫原創回的主題someday in the rain(雖然比原作動畫要好得多了)。嘛,這點大概是對於原作涼宮有一定認識的觀眾才會察覺到呢。初次接觸涼宮有關作品的觀眾大概也不會有任何感受。嘛,雖然不是值得讚的一點,但近年某一些像本作會玩其他作品梗作品,在玩起來是頗為生硬,以致對原ネタ沒有認識的觀眾看得一頭霧水。比方說奈亞子,個人不好意思的說對於特攝,舊(日文)歌歌詞真的沒有認識,也沒能記得著,在整套作品在玩梗時咱不得不邊看別人猜梗邊看動畫,是感到煩躁的。並不是玩梗的內容出問題,而是玩梗時不能像奈亞子那樣太過於生硬,令到觀看門檻個別方向地提高。而本作在這方面,用法頗為含蓄,嘛,咱個人認為倒不會對沒看過原作涼宮的觀眾產生負面影響。
如果一直有留意同人創作物的話,其實本作說到底風格上都相當典型的同人作品。刻意對原形作品的再現、對於IF劇情的想象,在本作當中都是相當明顯。同人創作,並非香港又或是部份台灣人想象當中,充滿抄襲又或是色情的東西,這點想在這個地方略提一點點。
最近這兩三年都直接在日本網路上接觸日本的同人創作,而且也有點沉迷進去。在香港的情況尤其嚴重的是對於「同人」這個文化有頗迴異的理解。最近的動漫節也好,RG也好,最近的香港同人場都出現「精品大於同人誌」的情況,不只是數量上,而是連組織對產品選擇上也有這種傾向。而在回應當中,不少回應都是「為了收支平衡」。實際上,每年兩次大事的日本CM,有近70%的組織都是赤字,只有15%前後的社團是有營利,而且日本當地參加活動,車馬費、同人作品的運費遠比香港要高得多。然而香港組織大多還是以「收支平衡」為推出精品大於同人誌,可見對於「同人文化」的認知依然是有差距。
日本的同人文化,著重的是表現對ACGN的熱情,可以是像本作這類,對於原形小說、動畫的熱愛而產生的IF作品。這類作品想像空間很大,就算是動畫版那麼輕鬆的LL,某一些同人作品也可以創作得相當沈重。也可以是自己想像的故事,以ACGN(多是漫畫吧)的方式表現出來,就像是本作主線,舊長門和小長門的故事一樣。這裡說的不是那麼深的大道理,只是希望各位,又或是傳達給不懂同人的身邊人,同人文化並非你們想像中的那麼,多看一點、看廣一點,才下定論。
插入了一段無關痛癢的東西後,來看看本作的人物吧。
本作的主要人物還是只有小長門、阿虛、朝倉三人。三個角色各自站在不同崗位,算是近年比較少見的少人數組合。嘛,涼宮和古泉的故事其實是在漫畫再後段才會有應用到,評論動畫版的本文就先不提及。
首先是原作主角的阿虛,原作當中的印象是對很多事都提不起勁的青年。在本作當中,人格好像就變成相當樂觀進取。實際上,應該不是阿虛的人格有變,而是對象問題。阿虛的個性和原作的第一視點一樣,善於觀察而已(但男主角特有技能下對面向自身的情感遲鈍)。這個角色本身咱的評價並不高,原因是對於故事來說,阿虛並不須要一個立體的角色,因為主視點是正在暗戀當中的小長門,所以前段的阿虛說實在,只不過是一個被憧憬的形象。雖然,在故事所段還是偶爾而會演出到阿虛自己的心境,但因為主視點始終是小長門,在故事的表現上,阿虛只要演出一個好青年的樣子就可以。當然,這對故事來說並非壞事,但就角色獨立而論,阿虛前半的表現就太過片面。但當故事進入最後六集,視點慢慢轉移到阿虛身上時,阿虛這個角色才開始正式表現(考慮演出比率,表現的時間也不算短)。
在後段的故事當中,阿虛並不單單是一個被憧憬的形象,而是能夠獨立對故事進行思考、帶來發展的角色。其實,阿虛在故事後段的立場,和朝倉是作出了交換。在前半,小長門作出的行動都是由朝倉負擔推動;而到了後半,故事就轉由阿虛為中心推動,開始接近或是疏遠。後半的故事,其實已經不再由小長門作為中心,因為進行互動的不再是由小長門單方面,而是由阿虛推動。尤其是最後三集當中,阿虛一直再衡量著自己和小長門的距離,變相就會多了很多內心讀白。自己對其他角色是怎樣的看法,自己真實的個性是怎樣,反而比前段有更多的表現。雖說,本身作品也並非由巨大的故事目的為核心所構成,所以角色也很難要求有高度的全面表現,但是單單就一套戀愛劇來說,或者比不少的少女漫畫都要來得實在。
另一位角色是女主角的小長門。嘛,在談論這個角色的同時,應該也要引入舊長門這個角色吧。在前半,這個角色和少女漫畫的女主角是沒什麼差別,以相當單方面、最能吸引讀者好感的角色形象登場,在故事中段再以各種日常去強化這一些特色。其實呢,不是做到像俺物語那種極端的好人角色,大概角色自身的評價也不會太差。當然,這種角色的問題還是相當片面,如果是配角、短篇故事的角色,片面的問題並不大。但是當做成動畫版、長篇漫畫時問題就慢慢浮現。所以,在作品當中必須要靠大量的事件去填滿這種角色個性,所以才會有像情人節事件之類。透過應對不同類型的事件,把角色的形象更全面地表現出來,是這類角色的慣常做法。嘛,劇透一點就是漫畫裡後面也是用不少對角色心態有巨大影響的事件來強化對小長門的描寫。
另一方面,在小長門的角色背後,還存在著「舊長門」這個角色。嘛,詳細可以以在咱之前寫的另一篇內看。嘛,有沒有必要把小長門和舊長門兩個角色分開來說,把推論結果直接說是,不必分開。人本來就存在多面性(尤其是榮格那一派),就算表面上看小長門和舊長門是不同的個性,也無法否定兩者是同一個人的兩面的可能性。嘛,先不說那麼深,單純把結果套用在作品當中好了。舊長門可說是把「小長門在故事開始以前怎看阿虛」和「重新審視現狀」兩點都做得到的好角色。本身可以說,小長門對於故事的影響性太低,很多時候都要依賴朝倉推動事件,再加上小長門本身的個性描寫並不全面,單就小長門來說角色單體的評分並不高。但是,舊長門的出現,一方面補完了小長門「同一種思考結果,不同的表現手法」,一方面也為故事後段帶來決定性的變動。如果把小長門和舊長門主客反過來看,這個角色就會變得相當有趣。嘛,要是這樣做的話作品就不會像現在那麼輕鬆,應該都是相當緊湊的劇情展開了。
最後一位角色是朝倉這位角色。嘛,原作只是出場很短的配角而已,但在本作當中,就是前段故事相當關鍵的人物。上面提到兩位主角都一個共通點-前段故事都無法帶動劇情。所以,基本上前段故事都是由朝倉所引發(涼宮是帶來契機)。要是故事這樣發展就好了、如果二人間發生這種事就好了,這類原作讀者願望,都是由朝倉為二人串連起來。再加上,本身朝倉這個角色在描繪和小長門間的距離這點上,可說是相當成功。讓這個角色在評分上是三人之中最高。
而在故事的後段,朝倉雖然失去了功能性,但反過來能夠從「旁觀者」的身份去看二人的發展。可以這樣說,朝倉要去發掉本身這個角色魅力,要去到故事後段開始才完整。前段當中,比較多的時間都是集中在日常表現上(當然亦不是完全沒有角色自身的表現)。然而到了後段,因為朝倉已不用再集中在帶動故事上,對於小長門這位朋友有什麼看法,對於阿虛這位友人有什麼看法,開始慢慢浮現出來。前後加起來,朝倉這個角色正如設定一樣,做到面面俱圓的優等生。
當然,本作整體來說,角色的表現也不是那麼完美。個人來看,本作的角色存在一個頗嚴重的問題-欠缺角色交流。並不是指作品內的角色都不和別人說話,而是角色之間互相帶來影響的場面很少,大部份都是角色在心理讀白上自我補完思緒,以最完整的狀態和其他人互動。當然,這並不一定會構成作品中對於角色的描寫不足,然而卻會令事件欠缺可動性。比方說物語系列的角色塑造,就有很大程度會利用到角色間互相影響。這樣,角色才可以令到事件更為生動,而未能做到這點的本作,也是為什麼有人會認為本作的故事很悶的原因之一。
最後總結一下吧。本來還想帶一下演出和聲優上面,不過實際上要寫的,都已經在另一篇上寫過來,對於那一部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到那篇文章看。本作可以說,近年比較少見,口味淡的戀愛劇。要是在看今年特別重口味的夏番,更會覺得本作是清泉級。嘛,咱本人是頗喜歡這類型的作品,而劇本上雖然不是什麼大作品,但當成短篇作品看是相當不錯的選擇。話說起來,比起長篇作,咱更喜歡短篇作呢。
評分:85/100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