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系列]輕小說 其之二 現代輕小說題材的問題



時隔良久,終於有空寫第二集了。

嘛,這次說的是題材,應該沒有上次的沉重了。
如果要推敲輕小說的前身,最有說服力的應該是推理小說、奇幻小說、愛情小說這三種。嘛,咱也是這樣認為就是了。的確,回看當初最早年的輕小說,題材的確和這三類相當相似,當然也不能否定當中有部份文學小說的混雜,這又是題外話。而到了今天,輕小說的題材已經從這三種分類再演化出林林種種的題材,好比說空氣系、喜劇類、NETA類(或者說是惡搞類都勉強可以)、電玩改編又或是近這一兩年討論比較多的網遊類。

嘛,題材種類多了,對作家來說並不算是壞事。在大眾討論中的題材愈多,那就表示說大眾對不同題材的接受程度愈高,那作家的自由度也相對地提高。像是咱正在苦戰評論中的FATE ZERO、同樣出自虛淵原案的魔法少女小圓的小說版,這類比較黑暗負面的題材也能寫。但反過來說,對於還未成熟的作家來說就產生選擇太多的問題。寫作小說的第一步是要清楚到底自己想表達什麼,而根據自己想表達的事物去選擇最適合的題材。但對於未成熟的小說家來說,選擇實在太多,到底哪一個題材才真正適合自己,這個選擇題的失敗率太高了。可以這樣說,之所以近年沒什麼真正令人期待的新人輕小說作家,和這點的關連也很大: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往往和自己所選擇的題材並不配合,難以把內容發揮到令人注目的水平,更不用說把兩者先後次序做反了的作家。

然而再退一步說,現代的作家對於怎樣選擇題材這點還是有根本性的問題:我想看一個怎樣的故事。作為一個作家,在建構故事時,時常都必須要回想一些根本性的問題,才不導於故事暴走到不能控制的地步(看看友少就知道什麼叫暴走)。而有兩個問題的優先次序絕不能搞錯:我想表達什麼;我想看什麼。想表達什麼,是作為一個故事的最根本要素,而想看什麼,就會成為故事最大的賣點。就根本而言,當然是「怎樣的故事」比「賣座的故事」來得重要,大家很難想像會看了一個「不知道在說什麼,但是很好看的故事」。然而的確是很多新進輕小說作家犯了的毛病。
像是早年的「說謊的男孩與壞掉的女孩」、「櫻花莊的寵物女友」這類正面例子,就說明怎樣去正確的運用題材去發揮自己的想法。以比較近年的櫻花莊,以場所帶出人際關係,再由相似夢想的人之間的互動去表現作家對於追尋夢想的看法,大家絕對不會看到一半有想不出這到底在演什麼的問題,這便是有效的利用題材的例子。反過是說,像是SAO(真的對不起SAO的FANS,又拿它來鞭),雖然是以網遊為題材,姑勿論故事宗旨繁多散亂的問題,愈是到後面就愈清楚其實作家想說的,和網遊題材就並不太配合,明顯是把自己的想法和網遊硬生生拼在一起。好比說咱記得第五、六現實和虛幻的差別,如果以網「遊」來發揮的話,「遊戲」這個本質就很難除去虛幻劣等性質的刻板印象(也不是做不到,只是川原做不到)。那理論上應該要除去「遊戲」這個玩素會比較適宜,可惜是作家「想看」有關網遊的故事(應該是吧,川原也表示自己是喜歡玩網遊的人),結果「遊戲」的部份就被保留下來。
這樣很明顯看得出,往往因為「想看」什麼,而忽略了「想表達」什麼,對故事的主題發揮是有負面的影響。雖然在文學理論上,作家和讀者的位置是有互動而互換的關係,但這畢竟是存在於「作品已經成型」的情況。在建構故事之時,怎樣去表現自己想表達的,遠遠比起想看什麼重要。說話者和聽話者的關係在這時,是不能隨意交換,作家要去明白自己想寫的是什麼。
至於這風氣的盛行,和「輕小說題名愈來愈長」有著難以分割的關係。有部份論者會認為,題目名之所以愈來愈長,是新人輕小說作家為了更清楚想表達什麼而做的一種手法。這點咱有點不同意,反而應該說新人輕小說作家想說清楚「自己想看一個怎樣的故事」而出現的現象。好比說今季的「如果折斷她的旗」、始祖級的「我的妹妹那有這麼可愛」,看得出題目名比起想表達什麼,不如說是作家的一個個人願望(是指想看什麼的意思)。而這個題目名愈來愈長的風氣,產生過份仔細說明內容的問題。簡單點說,就是作繭自縛,作家只能在這個相當限定的題材上發揮,當有超出這個題目能表現的想法時,故事就很難再配合作家的發揮,要不然就必須要超展開才能迎合得到自己的想法。無論是哪一種做法都是相當的難看。

而比起錯把說者和聽者地位搞反的作家而言,更加失敗的作家就是硬生生把不必要的題材、元素加進故事的。舉一個例子應該很多朋友就會明白:校園戀愛喜劇。這三個題材可說是現代輕小說的黃金鐵三角,就算再認真、再扯不上邊的故事,都最起碼想要拉一個題才進故事之中。當然,這三個元素在過去的成功例子實在太多,已經令到「近乎所有新人作家都認為」故事只要有其中一個,或是三個都包含,故事就一定大賣,好比說剛寫過不久涼宮春日的憂鬱、比較古早的零之使魔等等。然而,這些前輩並不是平白無事亂加進去,這一些和故事的內容也是有一定的關係性,但是最近近年,就已經到了亂用的程度。今季有一個很好的例子-魔法高校劣等生。到底校園重不重要?咱認為絕對不須要,反倒,要是像PSYCHO PASS一樣,把環境放大到社會之中,整個效果的表現會更為出色。正如題目所暗示,這套作品是有想表達社會對不合乎社會利益要求的人作出的不公平行為的思想在當中。既然是社會為中心,如果放眼到社會之中,反而是更好的背景,可以接觸到不同職業、年齡層、身份、地位的人物,對於故事的表現有更全面的發揮。可惜的是,為了迎合大部份讀者的口味,就把整個環境收窄到校園之內。這樣做,出場人物的年齡受到限制(實際上,在小說之中出場人物是相當有限,人物過多很容易造成控制不了故事的問題),造就角色的觀點看法難以有很大的差別做成全面的觀點,尤其是高中年齡給你最大也不過是20歲,最少15歲,五年的差別看法很難有巨大差距。結果,把校園加進去故事,反而成為自己難以表達想法的限制。

沒錯,近年的輕小的題材漸漸豐富起來,對作家而言是好事。但可惜的是,真正利用到這個優點的,只有老練的作家和極少部份的新人作家,大部份的新人作家往往是被這一些新的題才所迷惑,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一個好處的帶入,往往會陪同著一個或一些壞處,這次談到的輕小說題材就是其中之一。嘛,個人這半年有多的時間正式開始寫著小說,對這個問題有更深切的感受就是呢。要是各位也有想寫小說的話,要緊記別被大眾喜歡的題材牽著鼻子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